我校青年学者扛起科研大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27浏览次数:196

 

近日,我校法学院张红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制建设研究——以“信访法”立法为重点(14ZDC027)》顺利开题。2010年至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有13项,生于1982年的张红教授是其中唯一一名青年首席专家。据学校组织人事部和科研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青年教师群体,已成为学校师资队伍主力,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已经占到学校师资总量的近60%。从2010年到去年底,我校共有437项国家及教育部项目立项,其中由青年学者主持的共274项,占总数的62.5%。近五年来,我校各学院申报的国家及教育部项目中,青年学者的立项率均在50%以上,最高的学院达到了78%。青年学者已经扛起了我校科研大旗。


A1_副本.jpg  A2_副本.jpg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党委书记张中华在2012年师资工作大会上曾经动情地呼吁,要以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眼界培育青年英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既帮助支持,又敢于压担子;既遵循制度规范,又敢于破格起用年青拔尖人才,在全校营造鼓励年轻人成才、支持年轻人干事的氛围,青年教师也要尊重老教师、学习老教师,形成和谐互助、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好局面。校长杨灿明多次强调,青年学者现在是学校的骨干,将来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青年学者。学校要千方百计为青年英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正是学校多年来坚定不移千方百计支持青年学者发展,如今的中南大,“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拓展青年学者成长的空间

    1979年出生的工商管理学院钱学锋教授是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导师,已经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担任多项权威刊物匿名审稿人。对于自己科研上的快速成长,他认为,除了自己以“以学术为业”的信念之外,离不开学校外部环境的支持。比如,他在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就得益于学校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设立的机动岗这一制度创新。该制度打破了师资培养循规蹈矩的窠臼,是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新的空间。“学校不少制度都是朝着竞争性原则、生产率标准这一好的方向努力,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我很幸运,我的成长有我们国际贸易学科团队作为坚强后盾,老一辈学者在教学科研上无私的传帮带,青年学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与知识共享和外溢,都为我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微观环境。”

    人才与师资工作办公室主任林际福介绍,学校在2002年、2012年先后两次召开师资工作会议,“系统、全面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发展环境,帮扶和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是两次会议的重要主题。2012年的会议更是特别强调,“从事关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关心和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学校提出,要制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健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建构青年教师成长资助体系、开发青年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加强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待遇改善工作。

    不久后,学校就推出了向青年学者大幅度倾斜的文澜学者人才计划,实施新进教师成长导师制,以培育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已有21名青年学者受聘为“文澜青年学者”。他们是学校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学校青年人才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动人画卷。

    2002年至今,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倾注较多笔墨,用于海内外人才引进和培训的经费接近1亿。为优秀教师晋升提供机动指标、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破格遴选讲师当硕导和副教授当博导、为新进青年教职工每个月发放500-1000元生活补贴等措施,对青年教师成长均起到突出作用。

助力青年学者科研成长

    副校长姚莉说,很多青年教师在起步阶段经验少、资源少,近年来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给予他们支持,促进他们成长。学校在合校初就建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青年教师学术文库》系列丛书出版计划,每年坚持资助青年学者出版20本书,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从2009年至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用于资助青年学者创新研究项目,已经覆盖了全校的青年教师,初衷就是要让青年教师练练兵,掌握更多的研究方法和课题申报、研究技能。同时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团队合作的重点项目,鼓励青年学者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还将鼓励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作为培育青年学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专门划拨部分科研业务经费到学院,用于支持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按照五个学部,分别成立学术沙龙,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沙龙交流科研心得和学术观点。

    科研部副部长黄俊雄介绍:“近年来,在部委级课题项目申报上以青年学者居多,这离不开各个学院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的重视,各学院积极动员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并采取配套经费支持等激励措施。”

比如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实力异军突起,院长谢群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学院利用10年时间初步完成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的同时,实施“拜名师、进名校”工程,鼓励青年教师跟着名师学做学问,让人才科研上台阶。对于学成归来的教师,学院搭建学术平台,实施科研奖励计划,聘请名师专家集中指导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近几年开始释放出人才红利,学院才有了令人惊讶的跨越式发展。

(校报记者 徐剑飞 陈博 通讯员 赖思源 摄影 徐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