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平:淡泊以明志,潜心做科研

发布者:周苏展发布时间:2018-03-22浏览次数:535

1996420日的《湖北日报》曾报道过我校会计学院的一位“娃娃教授”:15岁上大学,19岁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生,21岁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审计学,28岁获博士学位(师从杨时展教授),27岁、29岁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2013年入选财政部开展的全国首批会计名家培养工程。近日,财政部正式授予他“中国会计名家”证书。昔日“娃娃教授”、今日学界专家,这就是我校会计学院张龙平教授。

身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张龙平教授在1995年至2015年先后任我校会计学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至今任我校审计研究所所长,同时还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91年张龙平考上博士,其博士生导师杨时展教授和中国会计学界泰斗郭道扬教授从培养学院未来各学科带头人布局出发,指定他专攻审计学方向,并强调要多读西方审计名著名篇,要精通美国和国际审计准则。尽管审计比会计、财务课程难教、难学、难出科研成果,但他乐于接受这一指定,很快对审计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将其作为终生的耕耘领地。对于所热爱和追求的审计学,张龙平说:“我一辈子都要以我的专业为基础,我不能没有我的专业。”他也由衷感谢前辈们将自己带进审计学术的殿堂,能够用所学知识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持续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今,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导师杨时展教授的塑像,以示对恩师的感谢和尊重。
      1987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张龙平为会计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系统讲授审计学(中英文版)、西方审计学、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准则研究、审计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教学效果得到认可。他指导的李银香、吕伶俐、吕敏康等学生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称号。至今,张龙平已执教审计学30年,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专业过硬的学生,不少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均取得突出成绩。他爱生如子、因材施教、严慈并济、以才育人、以德服人,深受学生的喜爱。他说:“老师价值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体现,第一,老师的影响、水准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这是我们的行业特征,学生优秀才折射出老师优秀;第二才是老师的个人表现,能不能为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为老师必须把自己全身心投入;老师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哪里来,就一定要做科研,一定要向书本学,向身边同行学,向实际部门学;老师有胸怀、有品格、有知识、有智慧,学生才会有这些精神财富和支柱。”

       2013年入选首批会计名家之后,张龙平作为首席专家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主持起草财政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温室气体声明鉴证业务》准则和主持研究完成财政部“会计名家”专项重点课题《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等,还主编国家级规范教材《现代审计学》一部,2013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三等奖。他认为科研对大学老师来说就是“练功”,一个大学老师必须是科研驱动和支撑下的教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主要靠科研,与此类似,大学人才培养靠以科研为基础的高水准的教学活动。在这样高强度的“练功”后,张龙平表示动力更强、责任更大,更要积极参加国家相关重大事项和制度的研究、论证和决策咨询。

行专业道路,品淡泊风景

为教书育人,得宁静心空

“行专业道路,品淡泊风景;为教书育人,得宁静心空”,这是张龙平的个人信条。他说,自己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对于自己的专业拿捏的比较好”,在担任会计学院副院长和院长的20年里,即使行政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张龙平也从未离开专业。也正是他所热爱的专业,才带给他淡泊的风景。“所谓淡泊,是内心快活地去接受自己的选择,而不去苛求得名、得利。”关于教育,张龙平这样评价自己:“我认为自己适合做这项工作,我喜欢思考和表达,喜欢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正能量。所以我自得其乐,可以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对我来说是很骄傲的,这种骄傲能让我得宁静。”

1981年考入我校,张龙平与母校已经相伴了37年,今年恰逢我校建校70周年,张龙平感慨万千:“我把母校比成我的母亲,对她是无比的感恩和疼爱。因为是母校培养我,我珍惜母校的名声,我用实际行动为学校争光添彩,也希望我们的母校和兄弟学校相比进步的更快更好!”

       张龙平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走专业道路非常“过瘾”,教书育人十分“幸福”。刻苦钻研、谦虚踏实、淡泊名利,是张龙平选择并秉承的个人风格,也是这位当今审计学界领军人物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