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新宇:治学之路不断求索的“学生”

发布者:周苏展发布时间:2018-03-23浏览次数:282

 

日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的获奖名单正式公布,财政税务学院詹新宇副教授摘获殊荣,这也是自该奖项1986年设立以来,我校教师首获二等奖。

“学生眼里的老师、老师眼里的同事、学界眼里的同行……我最喜欢的身份,还是学生。”80后的詹新宇认为学生充满朝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从教11载,他始终保持着“学生”的心态和习惯,频繁出没于图书馆、食堂乃至自习室。

治学有恒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各高校每次仅能推荐一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评,不分文理学科与研究领域,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学术奖项等各方面公平竞争,是一项全面综合评价教师的奖项,已成为最受我国高等教育界瞩目和赞誉的奖项之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詹新宇脱颖而出取得人文社科类全国前七(二等奖)的成绩,实属不易。

作为“青椒”詹新宇的学术能力有目共睹,而他坦言,刚开始其实对科研充满畏惧,读研期间在导师的引领下研读大量经典文献之后才逐渐热爱上了科研。此后的三年,詹新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沉淀。读博期间,他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供给方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成系列的前瞻性研究,在《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进入我校财税学院后,在博士后导师杨灿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詹新宇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宏观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这一领域,陆续在《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荣获湖北省社科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并被聘为我校“文澜青年学者”。从研究生到博士后,詹新宇一步一个脚印,做学问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力学笃行

在詹新宇不大的工作间里井然有序地堆满了书籍文稿,“平时就把工作间当书房,也建议同学们尽量到自习室、图书馆学习,比窝在寝室效率高多了。”詹新宇的许多论文和科研项目都是在这里精心雕琢出来的。“投稿拒稿平常事,几多辛苦几多甜。”尽管在论文、项目和获奖上斩获颇丰,詹新宇用一句诗表达了科研路上的“痛并快乐着”。很多时候,满怀希望地把论文投出去,但在编辑部送外审之后接踵而来的通常是返修、返修、再返修……詹新宇说,完成一篇论文必须用审视的眼光,一遍又一遍地反思、打磨。

在探索学术问题的过程中,詹新宇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在生活中他也保持这样的态度,“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教学有方

   除了学术研究,詹新宇也活跃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财政学》的教学一线。在他看来,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花别人的钱,把别人的事办得既讲节约又有效果”的学问。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詹新宇提出并实践着经济学“意、形、神三步走教学法”:所谓“意”,即“语意模型”——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涵义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所谓“形”,即“几何图形”——经济学重要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都可以用图形的形式“几何”地表示出来;所谓“神”,即“数学模型”——经济学原理说到底阐释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因此要掌握其背后的数学模型和必要的推导过程;“三步走”,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意模型、几何图形和数学模型“三位一体”,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能知“形”忘“神”。上过詹新宇《财政学》课程的学生说:“詹老师经常会在黑板上画图像,结合图像和举例解释经济学现象,非常直观,他的课堂从来不会冷场和犯困。”

詹新宇时常提醒研究生们既要“顶天”,常怀家国之心;也要“立地”,脚踏实地地研读经典文献,从“财、经、政、法”四个维度去关心和思考国家经济社会问题。他奉行“双轨并举,齐头并进”:一轨是“长线”,方法要求高、耗时比较长,让研究生扎进来比较困难的研究由自己主抓;另一轨是“短线”,是把研究生“引进门”的研究,在选题上密切聚焦社会经济热点,在方法和数据上须是让学生们“跳一跳就摘得着的桃子”,比如围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一热点问题,他指导门下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达7篇。“平时交流詹老师乐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分享自己的经验,还会注意大家的心理动向,给予我们更多的是鼓励而非压力。”15级硕士生王素丽说。

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詹新宇认为一方面是幸运,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肯定与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顺其自然的平常心。“很多时候,我们学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对未来有什么帮助,都是当下无法立即回答的,也是难以完全预料的,但这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当你有所收获和成长,再去回首,也许会发现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文字/聂荷亚杨林涛王辰图片/财政税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