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早的另一面

发布者:周苏展发布时间:2018-04-24浏览次数:9351

 

   “文化和旅游部今天刚刚满月!”
   4月20日,出席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开幕式的李金早幽默地说,这是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的新身份首次在业界活动中露面,并发表公开讲话。
   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干部大会在京召开,宣告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原文化部与原国家旅游局正式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这个新部门正式挂牌,还不到两周(4月8日正式挂牌)。

    一个月来,面对此次机构调整,业界满怀激情地从各个方面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热切期待文旅融合即将展现出的广阔空间和未来路径。然而,由于部门合并正处在过渡期,官方并没有就未来发展做出明确而详细的部署,热潮过后,难免有些失落,舆论态势从积极拥抱变革,急速转向静默观望和各种猜测,尤其是发展势头正猛、干劲正足的旅游界,担心近几年好不容易开创的中国旅游大好局面,会在两大部门合并后反而被边缘化。因此,李金早的此次讲话,可以说是文化旅游界期待已久的回音。

   李金早似乎深谙此种业界期待,他将原本只有10分钟的讲话时间,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的方式,心安理得地延长至95分钟。以至于讲到口干舌燥处,不得不主动讨要一口水喝(按照10分钟发言预设,会务组并没有在讲台准备水)。主持人无意打断,与会专家学者专注聆听,因为这是中国旅游界迈向“文化和旅游部”时代,接受到的第一曲抒情与回响。


幽默风趣:妙语解读“文旅融合”


原本拟定、印发的讲话稿成了参考资料。在讲话中,李金早往往游离于讲稿之外,游刃有余于现实与情感之间,幽默风趣、意味深长地即兴讲述,频繁赢得掌声与笑声,让我们看到了官方身份之外,另一个更加活跃的李金早。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着眼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李金早说,一个月来,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引起行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诗和远方在一起了”,这反应了文旅融合的大势所趋,以及社会对于文旅融合、优质供给的殷切期待。

   李金早表示,中国旅游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局面,是在中国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驱动下,历代旅游人努力奋斗、勇于作为的成果,“今天在座的有些老专家已经专注研究旅游40年,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也成为新锐力量,大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成果显著”,并向历代旅游人表达敬意和感谢!

   旅游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完美的践行。李金早找到此语的出处,戏言直译可以表述为“Read 10,000 books and travel 10,000 miles”,相当于“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笑声), 意译可以表述为“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nd travel anywhere you can”。并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语作者明代画家董其昌生平,说“喜欢旅游的人都长寿”(笑声,董其昌享年81岁)。

    一个人的长寿不足以佐证这个观点,李金早又连续列举苏武(80岁)、孔子(72岁)、陆游(85岁)、马可·波罗(72岁),在这些人颠沛流离地生活的各个时代,由于生活和医疗条件差,他们均属于那个时代的长寿者。而写出半部皇皇巨著《红楼梦》的清代曹雪芹,因久居家中读书写作不肯出游,却只活了48岁。“如果曹雪芹喜欢旅游,身体好,能长寿,再活30年,《红楼梦》后四十回就不用别人来续啦!”(笑声、掌声)

   以此来佐证“旅游使人长寿”、“旅游为幸福产业之首”、“旅游是全人类的福祉”的观点,即贴题又风趣,赢得笑声和掌声一片。

   所以,“我们做旅游研究工作的人,更不能整体呆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搞研究,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亲历现场搞考察调研,只有身体好,见多识广,才能精力充沛,思维灵活,也才能写出更多接地气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更丰富的理论佳作。”(掌声,笑声)

   在解读“文旅融合”时,李金早更是妙语连珠。中国最优秀的诗词歌赋,有很多都是文人墨客在旅途中创作出来的,因为“任何文艺作品、价值观念、社会主张、群体意见等等,都需要传播,而这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空间移动行为,离不开人的超越单纯行走目的的空间移动行为”,“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出游……外出求学,为‘游学’;异地做官,为‘宦游’;僧侣出游,为‘游方’”。因此,“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行走,才是旅游;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旅行,才是旅游;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空间移动,才是旅游!”所以,李金早认为,文化与旅游的联系,“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内在联系,有机联系,天然联系”。

   我们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李金早认为,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位提升,内容丰富,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市场更大,传播更广,传承更久。


   李金早说,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遗产遗物,如果都把它们锁进“保险箱”里保护起来,不让人去欣赏,是非常安全,但缺少人的文化审美,就不能进行更好的发挥文化普及和文化育人的功能,也不能让人们通过文化鉴赏和审美,收获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他以兵马俑和故宫做案例说,如果它们不开放,我们就不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创作,感受不到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热切期待和市场强劲的文化消费转化力,文化传承也就无从谈起。

   “文旅融合发展,要警惕两种思维”,李金早提出:一要克服惯性思维,各自为阵,墨守成规、画地为牢;二要防止简单的、片面的、错误的文化或旅游虚无主义观念和简单、草率的相互替代的倾向。

   李金早强调,文旅融合“一定要也一定能取得‘1+1>2’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中央关于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对于业界普遍关注的合并后的发展路径,李金早透露,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正处于“三定”规定研究制定过程中,他说,“我们相信,这次机构改革,必将在中国文化和旅游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博士精神:以学术力量推动优质发展

   作为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开幕式讲话,理所当然会讲学术研究。我们在关注李金早官方职务身份时,往往会忽略他的另一个学术身份——经济学博士。

   李金早或许是中国旅游——原国家旅游局时代最重视理论研究的主政者,他说“产业理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立,理论亦立;理论不立,产业难立。同样,脱离产业发展的产业理论,也是靠不住的”;

经济学博士李金早,也是最喜欢通过发表署名文章进行普及教育、探讨问题、寻求共识的领导人。从执掌原国家旅游局开始,李金早就极力推崇“理论先行”的发展理念,从2015年提出“515战略”到2016年提出“全域旅游”理念,再到2017年提出“三步走”战略,2018年提出“优质旅游”;从“开辟新天地”到“发展新局面”,再到迈向“新目标”和“新时代”,紧紧结合党政导向和市场热点,每年明确一个新主题,确定一个新目标,寻求一些新共识,形成一套套完整的工作部署体系。

   从“厕所革命”到“旅游+”,从“全域旅游”到“旅游扶贫”,从“红色旅游”到“导游专座”等等,李金早针对核心工作发表了大量署名文章。一篇文稿最终定稿,我们一般说“几易其稿”,但是,李金早的报告及文稿,几乎都是“几十易其稿”。据笔者所知,李金早那篇向旅游厕所宣战的《旅游要发展 厕所要革命》一文,先后曾修改26稿,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终稿。实际上,这些报告以及署名文章,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关联度,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旅游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开创了新时期中国旅游主动求变、优质发展的哲学体系。

李金早对中国旅游实践超前于理论研究的现状非常不满,这种情绪他曾在原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的相关专家研讨会上公开表达过意见——有些专家整天忙着揽活做规划、赶场做演讲赚钱,却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理论研究(大意如此)。没有理论支撑的发展,就像没有标识的道路,看不清方向,也踩不准步伐,即便是迅猛前进,也不过是狂魔乱舞的凌乱。正如李金早所言,“没有产业理论的产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李金早说,理论研究要结合实际,要服务发展大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刻意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消极观点,或许能赢得一时的关注,但解决不了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对于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一直以来,中国旅游缺乏客观、理性、深入的自我批判精神。即便有一些批判的声音,但只是一味批判而不寻求切实解决问题之道的口水笔墨战,毫无实际意义。可以说,这几年,李金早是对中国旅游最深入、最尖刻、最客观的批判者(注意,此处没有“之一”),并乐于将那些存在的顽疾、不光彩的阴暗现象整理成问题,写进相关报告和文稿中,大张旗鼓、开诚布公地批判,急切地想获得业界和媒体界的共识,一起批判,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中国旅游的实践之蛹,快速成长,张力尽显,已成突破理论蚕茧之势。旅游实践之水,早已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而长久以来旅游理论之渠却未见端倪,亟待开凿。”李金早说,当他半夜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激情澎湃,感慨不已——“中国文旅产业难得在这个大时代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决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正因为如此,李金早主持、推动、组织诸多学术研究机构、数百名资深研究专家学者,参与编撰《当代旅游学》、《世界著名游记丛书》、《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外国诗词中的旅游》、《全域旅游热词》、《旅游外交热词》、《中外旅游大百科全书》、《世界旅游史纲》、《中国旅游史纲》等著作,即将相继出版。“旨在弥补此类缺憾和欠账于万一,尽可能反映新时期我们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特征、功能和发展战略的认识”,李金早认为,“这些都是旅游业本应有的基础性工程,早就应当完成。”

   三年来,李金早及中国旅游研究者,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旅游理论体系的重塑,并使“全域旅游”这一“超越景区搞旅游”的超越性发展理念,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3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编者注),逐步融入各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长期以来,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全国旅游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旅游改革发展及全域旅游、旅游+、旅游投资、乡村旅游、旅游外交等重大课题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旅游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宝贵智力财富,为旅游业繁荣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大理论支撑。”李金早最后呼吁,“各位专家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研究层次,更好地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不断开创决策咨询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文化和旅游大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李金早的另一面——幽默风趣,别开生面,似乎是推心置腹的拉家常,温情满怀,说者用心,听着动情。95分钟,刚好一部电影的时间,演绎着中国文旅产业发展从先进的理论研究开始,再启优质发展新征程!

   文化旅游,一个满足人类精神消费的快乐产业,只有以阳光的心态,才能创造喜乐的供给;只有以动情的状态,才能收获快乐的旅程;只有以好玩的姿态,才能抵达欢乐的境界。

   愿中国文旅产业,健康快乐地奔赴远大前程!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本文配图均来自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图片直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