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苑||陈彩虹:服务于集体成就人生意义

发布者:吕久月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463

来源|| 哈佛商业评论Lab  作者HBRC-Lab

  

 

编者按

77年恢复高考,毕业后分配至建设银行总行。在建设银行的工作中找到了职业归属感,同时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最终成就了他36年的建行职业生涯。如果说建设银行是一个侧重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他则是凭一己的努力,成为了建设银行内部优质的固定资产,在不同的岗位上应对挑战,完成目标,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

 

他笃信人生有意义,并坚定地认为这种意义需要个人去探求和认知。他笃信:一个人只有在和集体或整体的联系中,去创造,去贡献,才能够创造出人生的价值来。他将这一信仰贯彻始终,成就了“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益求精。

 

从国家大型银行职务退休转向教育事业,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夙愿:用自己毕生的积淀,改变更多学生的命运。用自己的人生转换,成就更多年轻人的可能性。

 

在管理思想上,他重视“上兵伐谋”和“上下同欲者胜”。在教育领域,他注重提升学生的三种能力,即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正在拼搏奋斗的人们,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者,他有四句话的建议:讲情怀,不抱怨,不放弃和动脑筋。本期笃信专题,带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建设银行原董事会秘书陈彩虹先生的精彩分享。

 


 

HBRC : 您现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样的人生转变,有时代的机遇的因素,也包含个人的人生追求。您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是什么?目前是否已实现?

  

陈彩虹:从建设银行总行高管的位置退休,回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做老师带学生,这样的人生转变,个人的考量相对简单,大部分来说是时代的机遇。我是77级学生,受益于恢复高考制度,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所以,一直以来我的一个夙愿就是:退休以后,改变其他学生的命运。

 

我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服务一个集体或一个整体的目标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个集体或整体,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工作机构或者职业机构,可以是社团,更可以扩展到国家层面,甚至到人类社会共同体。如果说人生目标实现了没有,我认为已经部分实现,并且还在继续前行和实践。

  

HBRC:在建设银行,您有过总行、境内外分行的工作经历和领导经验,包括投资研究所、国际业务部和办公室等总行部门,出任过福建省分行副行长,并派至韩国任汉城(现首尔)分行行长,在不同的业务模块中,您有哪些管理经验可以分享?

  

陈彩虹:对建行我有这样的一个认知:建设银行早期是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拨款和贷款的机构。从这一点来看,我有点像一个固定资产,在建行一固定就是36年。同时在建行内部我也具备流动性:在总行、分行、境内外、基层以及高管层都工作过。从这个角度上讲,高度的流动性成就了我在建设银行“固定的”36年,拥有较为丰富的经历和管理经验。

 

有两句话对于管理者来说,我想是受益一生的。一句是“上兵伐谋”,一句是“上下同欲者胜”,都出自《孙子兵法》,正好概括了我对管理的理解。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战略思维,要有高超的谋划。这里的“战略思维”是指超越思考者的本能反应,超越思考者所在位置或区域,所在的时间,所在的高度的一种特殊思维。

 

它可以从三个视角来看: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无我的思维。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就必须跳出自我的利益束缚,或者避开人性中的弱点。第二个方面从形态上看,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思维,整体思维和中长期思维。第三个视角从主体上来看,战略思维不受所处地位的限制。有人认为战略思维必须是领导的思维,或者说是一把手思维。其实,只要超越了本能的反应,超越了所在的位置、时间、高度等等的思维,就都是战略思维。

 

有点遗憾的是:从我们的实践或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略思维是一种稀缺思维。因为战略思维需要超越人性的弱点,需要超越自我利益的诉求,还要超越局部,超越时间,超越定位。而人性的弱点,使得人们普遍局限在自我的时空里。所以说,世界上真正有战略思维的人并不多。如果想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战略思维是第一要务,而且要有真正“上兵伐谋”的战略思维。

 

同时,作为管理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同事的积极性,将他们归入到共同的战略目标下。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同欲才能最佳地完成战略任务。在我的实践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作为管理者,如果你的同事不能够和你拥有共同的欲望,不能一起面对共同的“敌人”,竞争对手,目标或者任务,同事之间很可能就会有矛盾、对立,甚至于冲突。目标不同,欲望不同,道就不同,道与道之间就会对抗。

 

因此总结我一生的管理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如果找不到共同的敌人,彼此就是敌人”。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你不能给大家和你一起找到共同的“敌人”,彼此就会发生对立和冲突。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兵伐谋的核心,或者说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找到或者树立起共同的敌人。上下同欲就是要使所有的人拥有共同的愿望和追求,成为一条战壕里头真正的战友,携手同心,最后来战胜对手,获得成功。我觉得还可以把这句话扩展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去。它可以用来处理国内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可以用来处理国际事务的一些复杂关系。

 

HBRC :您在这个过程中,从个人层面来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彩虹:在建行36年的工作中,我始终持有一个基本的行动原则,叫“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研究的时候就认真做研究,将文章发表到国内最高的期刊刊物上。做业务做管理,就把业务和管理做到我认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比如在建总行办公室工作了4年,在公司治理的岗位上一共做了13年,无论哪个岗位,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中,我采取的态度不是毫无准备,不是敷衍不去学习,也没有总在琢磨向领导申请换岗位。而是,做一行,爱一行,并且精通一行。这是我个人36年工作经历中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和感悟。

  

HBRC : 您除了担任行政职务,从1982年至今,在经济和经济哲学领域发表过数百篇论文,并有大量关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随笔。您如何安排时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完成这么多著作?

 

陈彩虹: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结合工作思考,而不是将学习和工作对立起来,你便可赢得时间和学习效果,且不仅不会影响工作,还会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升学习和思考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我的论文和随笔类文章,都是与工作、职业和生活紧密关联的。从工作中得到的感悟,再结合学习到的东西,比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相互促进。应当说,德国哲学中意志哲学对我的影响,较为突出。所谓意志哲学,就是承认人做事情是由意志力驱动的。要把事情做成做好,就必须下意识去做,就必须动用人的意志力。这也是工作和学习之间能够有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

 

说到时间安排,我们当下的社会有太多的东西抢走了我们的时间。在我们的年轻时代,主要是电视节目,打牌、下棋、卡拉OK等娱乐活动。如今是手机、追剧、网络游戏等。但只要稍加控制,就会发现其实能用的时间并不少。

 

比如乘坐交通工具时,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都有一定的时长,事先把这些路上的时间做好规划,比如路途上可以读半本书。要学会适应,并以人的意志力管理和利用好这些碎片化时间。

  

HBRC :意志力的背后是不是也有您的一种责任感?

  

陈彩虹:可能有人会认为黄金是稀缺的,洁净的水是稀缺的。我的感受是:对人而言,最稀缺的是时间。最稀缺的东西往往我们最不珍惜。比如把时间用来读书,用来体育运动,做一些健康、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HBRC :是什么促使您有这样深厚的学科积淀?

  

陈彩虹:这些积淀来自于几方面:首先是大学教育。77级接受的基本教育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方法论,当时我被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在毕业时,就下定决心要继续学习深造。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不了解整个德国哲学,不了解欧洲历史,特别是德国和欧洲的思想史,就没办法做到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进而,阅读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扩展到了古典的德国哲学,并由德国古典学说扩展到更广的范围。

 

同时,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其中80年代大量引进西方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特别是在哲学和方法论等方面,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后现代哲学,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等等,让我们有了极为丰富的学习和思考资源。在强烈的求知愿望下,我以哲学为基础,学习和阅读面扩展到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思想史和科学史等等很多的学科方面。

 

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将片面的、专业的学科知识纳入到整体思维的框架中去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中国哲学,如儒、释、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连接后,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是能自觉地在一个整体的把握之下,再专业地、具体地和特殊地去认知这个世界和理解这个世界。

 

HBRC : 科技的发展引领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数字银行,数字货币,消费信贷等等产品方兴未艾。对传统银行业来说带来哪些挑战?银行业需要怎样转型跟随时代步伐以及为用户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陈彩虹:科技进步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越来越大。从整体的视角看,最大的挑战是机器替代人。因为银行经营和服务的产品,是数字技术最容易替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如何促使各种产品和服务与数字技术更好的结合是关键。比如传统的金融产品也好,服务也好,将它们转化为金融科技产品和金融科技服务,这是我们迎接挑战的一个根本出路。

 

简单地说以前需要用户到银行柜台请银行职员提供的服务,会成为客户自己通过机器办理。但用户仍然需要银行提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就叫作“金融科技产品”,这样的服务就叫作“金融科技服务”。传统的银行业要想更好地适应面临的挑战,我想就是要把原有的传统的服务和产品,更好地迁移到科技平台上,和科技平台或者手段有机结合为新的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HBRC :传统的银行业提供储蓄、信贷、保险等业务,在科学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今天,生活方式的转变牵动着各行各业,您觉得银行业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它们将如何反哺甚至引领我们的社会发展?

  

  

陈彩虹:科技进步不只重塑了银行业的未来,也在重塑人类社会生活的未来。银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讲,从一开始,就属于‘数字经济’或“数字行业”。只是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科技做支撑。但无论如何,银行业是经营“价值数字”或者说货币资金及相关服务(如支付)的行业。科技赋能银行业,就是让本身为数字的经济或者数字的行业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虚拟,从而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经济交易为例,交易的本质是产权的不同。也就是说,只要不同的产权存在,交易就会存在,银行服务于交易就必然存在。当这种交易在科技进步之下,越来越抽象和虚拟时,银行业会同步地实现数字更为抽象化,“数字价值”更为虚拟化,从而在未来可能实现的虚拟世界里,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HBRC :从银行管理职务退下来后,您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重构和社会的链接中,哪些价值是您想通过这个角色传递的?

 

陈彩虹:2018年我回到学校,任教和做学术研究。新的角色自然会有一些新的考虑。现在我几乎推掉了所有跟教学和研究没有关系的事情,将教学和培养人作为我最主要的任务,以带学生学习和做科研为重。

 

简言之,培养学生是我的这个新角色最重要的使命。我的基本想法是:以我个人角色的转换,创造出更多丰富的人生来。也可以说是:以我一个人有限的转换,培养出无限多种可能的学生。他们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企业家,成为科研人员,也可能再回到学校做老师。

 

我想传递的价值,也是我之前讲到的理想和目标,或者说是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在和集体或整体的联系中,去创造,去贡献,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创造出人生的价值来。

 

在培养学生时,我始终在传递这样的理念,培养他们对集体或整体的理解。我对学生提了三方面能力的要求。第一是生活能力的提升。生活能力包括递进的三方面内容,一个是自我管理能力,一个是社会交往能力,第三是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理好自己。只有在管理好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知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在社会中有所作为。在学校里就学会如何管理好自己,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第二是社会交往。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一些研究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形比较突出,社会交往能力弱。我就在日常的学习科研生活中,把集体或整体的概念融入到实践中来,以身作则,用一举一动影响他们。第三个方面是组织协调能力。我希望未来有些学生毕业后,能够带团队,做管理,做决策。

 

第二是学习能力。我不怀疑他们学习的技巧和能力,但担心他们的学习热情。应试型的学生不是我的培养方向。我希望的是:我的学生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能够培养出浓厚的、持久的学习热情,形成对学习的热爱,这是对未来职业生涯持续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节点。

 

第三个方面是研究问题的能力。我目前带了3位博士生,17位硕士生。从既有的教育基本“定式”来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导向,都有“固化”的特点。比如金融学科讨论的多是数量问题,属于定量分析。货币虽然把世界全部有价值的东西都归结到货币计量上,但这种把世界归因为货币或者归为价值数字的做法,并没有消解世界的物理性、多元性和真实性。那我们就需要在重视数量分析的同时,仍然重视定性分析。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全面的思维。

 

所以我鼓励学生们提升研究问题的能力。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让他们更多地从一定的、简单的“定式”扩展开来,展开思维的翅膀,扩展思考的路数,多动脑筋,养成长期思考的习惯。这是我角色转换的一个具体实践。

  

HBRC :您一路走来有过很多身份,那么您一直笃信的价值或者信仰是什么?对于当下在拼搏奋斗的人们,对企业管理者们,您有怎样的建议帮助他们可以更好、更持续地走下去?

 

陈彩虹:我一直笃信的价值或者说信仰就是:人生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需要个人去探求和认知,并在和集体或者整体的联系中,通过实践和创造来实现。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家庭、职业机构、民族国家和目前看来唯一适应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上,做有益于这些整体的事,就是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所在。否则我们就是孤独的,也是渺小的。

 

对于当下还在拼搏的人们,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和治理者,我有四句话的建议,提供参考:

 

一是讲情怀。这里的情怀可以是家国情怀,也可以是天下情怀。不能只盯着自我,只盯住自我的那些事情。二是不抱怨。现实世界并不完美,或者说不如我们想象的完美。这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抱怨,但抱怨也最能毁灭一个人的积极性和斗志。能够坚持不抱怨,就有取得成就的最坚实基础。三是不放弃。我认为放弃是世界上第二大最容易做的事情。要相信人是有意志力的动物,以意志力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四是动脑筋。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缘由,有规律的,也充满了复杂和矛盾,有些问题不仅仅是凭意志力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动脑筋,积极思考,很多的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讲情怀,不抱怨,不放弃,动脑筋,这也是我在很多场合和我的同事、校友们交流的四大人生原则。如果长期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坚持这四个原则,相信总会有一番成就。如果这世界有更多的人这样地生活和工作,我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