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年致校友的一封信:在不确定中寻找“可能的”确定

发布者:吕久月发布时间:2023-01-16浏览次数:186


2023新年写给校友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各位校友,大家好!


在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很快到来的时间节点上,很想跟校友们和学生们说点什么。疫情三年以来,大家见面机会少了,令人庆幸的是还能经常通过视频会议、网络媒体做交流,纵论天下大局,谈及你我事业,切磋防疫经验,平和相互情绪。我们并未因为疫情而变得陌生,更未因为疫情而失去热情、动能和向往,我们仍然意志强大生活、前行和提升。就我而言,自从2018年回到母校任教,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我已经指导有多位博士生、硕士生顺利毕业,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成为我们金融校友大家庭的成员。


我们现在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段,眼前的世界,似乎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难以把握,一切都无法预期。但是,我们校友们的一些高峰论坛、产学研交流活动,今年仍然如期举行,这说明,就是在很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还是有确定的事情可以做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保留一种乐观精神,保持一份积极心态,保有一些进取行为。



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今天我跟大家谈谈“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很老套,十年前可以这么说,十年后或许还可以这么说。但这里的“新形势”,却是现在我们当下实实在在需要好好去面对的,既不同于过往,也不会同于未来。我就从全球的视角,就自己对于“新形势”的思考来谈几点理解,供大家参考。


英国和美国各有两家世界知名度很高的英语辞典出版机构,它们是“剑桥辞典”、“牛津辞典”、“韦伯辞典”和“柯林斯辞典”。每年年底,这四大机构都会发布使用频率最高或最能代表这一年特点的英语词汇。



Homer

今年英国“剑桥辞典”发布的词汇是“Homer”(棒球运动中的“本垒打”),理由是在一款电子游戏中出现了这个词,美国之外的玩家都不懂,便来“剑桥辞典”网站搜索,一天的检索高达65,000次,为历史新高;

metaverse

#IStandwith

goblin mode

“牛津辞典”公布了“metaverse(元宇宙), #IStandwith(我的立场),和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三个词,让读者决定,最后是“哥布林模式”入选,它是指“自我放纵、懒惰和贪婪的生活方式”,有点靠近我们“躺平”,但比“躺平”更为负面的意思。英国辞典机构总体的看法,这一年,可以归结为科学技术进步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的社会的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不是在游戏中认知世界,就是疫情已经让人颓废了。

Gaslighting

Permacrisis

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石的国家,美国人更为关注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韦伯”和“柯林斯”两家辞典机构公布的年度词汇,分别是Gaslighting(严重误导)和Permacrisis(长期危机)。前者主要指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政治偏见、信息混乱和新闻造假等,已经严重地误导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带来了社会的极度不安和焦虑,并且带来了社会新的分裂;后者则主要指世界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和经济衰退等,带来了长期和持续的发展风险,很可能随时转化成危机。美国辞典机构总的看法,是涉及到理念冲突、政治对抗、经济问题等社会性的矛盾和冲突方面。


以英美这几家辞典出版机构的年度词汇入题,结合近年的一些研究成果,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新情况,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它们关联国际政治、全球产业链和技术高速发展的某种畸形。我相信,未来的投资机遇或是挑战,很可能就是从这些新的情况里衍化出来。




第一,中美发展的叠加效应终结,全球经济衰退难以避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出现了“婴儿潮”,1945年到1962年有7,600万婴儿出生,使美国总人口超过了2亿,迎来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长周期繁荣,按照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这个周期到2020年左右结束;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形成了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调整时段也在到来,这个时间大致也在2020年左右。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外交和政治关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40来年的叠加发展,形成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发展奇迹。从二十世纪看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好,中国的崛起也罢,我们应当看到,这两大经济体的叠加发展,是最重大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和美国都得益于相互之间经济、贸易、投资等的四十多年全面合作。现在看,这种“叠加效应”由于周期变更的到来,也由于中美竞争态势大于合作态势,正在急速衰减。简单地判断,全球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而且可能会时间很长,程度很深,后果很严重,严重到难以预见。




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政治变形导致全球产业链不再完整,甚至于较大面积断裂

在中美叠加发展的时段里,全球的经济、贸易和投资等合作,有着强大的对于不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于国际政治理念和实践的超越,以及对于人类共同命运、共同利益的靠近。近年看,这种超越,已经越来越弱。加上俄乌战争的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带来的意识形态之争,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产业链不再完整,甚至有可能被人为地大面积断开。全球产业链的不完整或局部断开,整个世界就很容易由经济问题引向更为尖锐的民族国家对立、冲突,国际地缘政治充满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信息科技的“芯片”问题,欧洲今年的能源危机等,就足以说明全球产业链若出现问题,全世界将要面临多么巨大的生存和生活挑战




第三,科学主义盛行下的技术高速发展出现某种畸形,技术作为对抗性工具的发展,大大强于合作性工具的发展。

大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科学主义思潮下的技术发展,开始走向极端化和畸形化发展阶段。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枝独秀,将世界带入到了一个信息、数据(或数字)和人工智能的新阶段,似乎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可以在信息、数字和人工智能之下,得到全面的进步。实际情况则是大为不同。由于科学技术内部结构的失衡,信息技术一方面带给了人类福音,一方面又带给人类困惑,还不时带给人类冲突与对抗。以现代医学为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生物医学领域有了大量新的突破,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基因、细胞、病毒等的认知,检测的技术也是突飞猛进;但对于人的疾病的医治方面,这些年几乎没有进步。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最好地证明,检测瞬间可以完成,但预防、治疗等方面,和几十年前相比,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进。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世界缺乏积极、主动和有意识的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国际组织无所作为,民族国家自我利益优先,结果,信息技术方面的高速发展,更多地成为了对抗性的工具,而不是合作性的手段。从时下看,这样的对抗性势头,仍然强大无比。令人无法不担忧,元宇宙、新型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更多地导向人类相互竞争、对抗和制造麻烦的危险领域,而不是“地球人”一起,共同分享和运用这些技术,共同来对付整个人类社会的难题。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整个世界现在就没有一些积极的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走向终结,这对于全球各国都是一个好消息;此外,俄乌战争的打法,打打停停,拉拉扯扯,也在测试整个世界对于人类新的大战的态度,看来各方都还存在对世界性大战的某种担心,也还有某种敬畏,这使我们可以谨慎地乐观,世界性的大战近期还不大可能出现;还有,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方向上,仍然有许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实业家们,在做种种的努力,这种努力近年有某些强化的迹象,这将有利于人类认清自身的问题,找到不同民族国家、利益集团、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更多相向而行的合作,在实现各自利益的同时,让这个世界相对平和些、稳定些和安宁些。



从上面我谈到的几点“新形势”看,它们是着眼于全球范围的,同时,它们又是着眼于长期视角的。我的看法是,中国在世界民族国家之中,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已经是既在的重要成员,不论我们的投资,是着眼于国内产业和市场,还是着眼于短期的考虑,都应当有更广阔和更长远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很不确定的世界里,得到相对确定的标的,也才能够得到相对确定的成功。这一点,是我想跟校友们特别重点强调的。


2023年即将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间点上,我们总爱用“挑战和机遇并存”来模糊地期待来年,我也经常这么讲。今年,我想说得清晰一点,2023年挑战毫无疑问会很大,尽管并非完全没有机遇。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在不确定中寻找‘可能的’确定”,实际是更多地强调“不确定”大大多于“确定”;而且,就是有某些“确定”,时常也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还需要诸多的条件或环境配合,我们尤其要关注。


最后,我想用一句有点哲理的话总结:

“挑战大时,挑战就是机遇;

机遇小时,机遇就是挑战。”


新年快乐,阖家安康!


陈彩虹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