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们 那时的武汉

发布者:周苏展发布时间:2017-10-09浏览次数:766

近日,一家名为那时·武汉的武汉高校主题餐厅因为满怀校园气息的定位与设计在网络上走红,并被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微博上关注,不少网友和食客纷纷跟帖捡回忆

这就是由我校90级经济法专业校友刘晓芬分别在广东惠州和深圳创立的以我的大学·湖北味道为主题的湖北风味餐厅。

转行创业,另类人生

就读于我校经济法专业的刘晓芬是地道湖北人,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佛山当上了一名人民检察官。在她二十年的检察生涯里,她担任过科长、副检察长,主办过全国十大公诉案件、中纪委专案,屡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检察官,在亲友的百般劝阻和质疑声中,在41高龄毅然离开体制,一脚跨进一无所知的餐饮行业。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一句话概括,所以我决定去尝试一件我喜欢的、和法律完全不沾边的事,哪怕这个年龄已经不太适合创业。

刘晓芬说,最初的自己和很多人一样,认为餐饮业门槛低,有良好的现金流,是创业首选。直到踏进餐饮行业,才知道从项目拓展、品牌设计、装修设计、工程设备、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产品设计、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样样都要重新学习。三年多来,她从惠州开始,先后创立了:“窄门宽巷”、“那时·武汉”、“与舍”三个餐饮品牌。

特色定位,传承情谊

20166月至今,刘晓芬先后在惠州、深圳开了三家湖北风味餐厅,品牌名:那时·武汉,以武汉高校为主题,墙壁上是中南大校门、武大樱花等手绘;卡座用大一大二进行标识,而包房则分别以华科”“武大等高校校名命名;甚至连店长、服务员等工作人员都以班长、体育委员等班委职位相称。除此之外,其特色菜品华工热干面政院猪蹄武大酸奶等背后也都蕴藏着浓浓的校园气息和回忆——“那个时候,一食堂的猪蹄,香喷喷,软糯糯,是同学们眼中有点小奢侈的美味,而多年以后的今天,政院猪蹄已经成为我们那一代人对大学时光的记忆和符号,深圳校友每年十月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猪蹄宴,秘方还是89级师兄研发的呢!

“那时·武汉”还寄托着一份故乡情怀、母校情怀:“一方面,以产品为核心,挖掘湖北各地的经典美食,用工匠精神去呈献给大家,湖北菜有成为第九大菜系的潜力;另一方面,用武汉高校文化和怀旧情结作为品牌的文化元素,具有极高辨识度,也能为推广母校的校友文化起一点作用。”

缅怀趣事,情系校园

谈起她的灵感来源――大学生活,刘晓芬表示直到现在,那些大学时代的日子还历历在目:“那个时候我们最开心地就是去约自习、约美食,有时候,我们还会偷偷地去学校周围的菜园摘两颗菜。”彼时的校园里,她只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而此时她已俨然成了母校的榜样校友。

“我特别喜欢我们的年级办副主任廖爱云老师,美丽开朗,仿佛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还有教《行政法》的方世荣老师,上课严厉又有趣。老师对学生的认同与鼓励,会是一生的美好记忆甚至是前进的动力,而方老师对我的鼓励便是如此。”提起老师,她开心地说道。

勉励当下,寄语未来

如今,俨然成为湖北美食名片的“那时·武汉”已经在深圳开了第三家分店,它不仅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更是引起了经济学家、和各路媒体的关注。面对这些,刘晓芬说:“长青店比网红店更有生命力,产品永远是餐饮的灵魂。健康卫生、地道美味永远是那个‘1’,其它都是附加的‘0’而已。在餐饮创业路上,只有传承经典、精细标准、完备体系,才能成就卓越品牌。我只是餐饮创业路上的一只中年‘菜鸟’,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那只。我希望,在自己的后半生,能用法律人的思维悟出餐饮的道。一辈子能做两件事,真的值了。最后她还以自己的经历寄语母校的师弟师妹:对未知充满好奇,真的是永葆青春之法宝呢!”

(学生记者韩漫玲 田曼舒 朱书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