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母校之我的大学⑦ | 我在中原大学研究班学习前后

发布者:吕久月发布时间:2021-11-30浏览次数:119

赵寿先

我老家在河北省行唐县,抗日战争爆发后,老家沦陷,正在就读的我成为国统区的流亡学生,在流亡中读完中学,考入西安军医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毕业。当过军医、医生。由于不满旧社会黑暗腐败,1948年6月开封解放即报名中原大学被编为一队学员。到宝丰后,被调校部筹建医务室。两个月后又回到重新编组后的一大队继续学习。不久,大概在9月上旬,校部又从各大队抽调了20位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多半在旧社会工作过,且年龄偏大的学员组成一个研究班,我也名列其中。这个研究班学员少,学习时间短,学员年龄偏大,多在三、四十岁以上,但学员学习热情高,收获不小。

研究班设在宝丰县城关的一座单独的院子里。校部任命稽文甫教授为研究班班主任,还任命了一位辅导员,他的名字我忘记了,只记得他当过孩子剧剧团团长,他负责具体管理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校部还调来了炊事人员为我们单独开火。这样,我们师生都集中在这个院内学习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出出操跑步,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只是由于学员年龄偏大,在生活管理上比各大队要松散些。平时又适当的集体文娱活动,使学员们在生活上能够生气勃勃。其间,学员们在辅导员的帮助下还自编自演了一幕活报剧参与校部的文艺汇演,反映尚好。

学习时,研究班学员与各大队学员一起听大课,回来后分组讨论。所不同的是,研究班还另行布置了一些学习,由班主任具体安排,以自学为主。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中有位教社会发展史的教员(名字我已忘记)是1937年从山东某中学毕业后即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并到过延安学习的南下干部,有较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讲课很引人入胜。凑巧的是有位人称王二哥的学员(名字我记不起了),也是山东人,1937年大学毕业后即在中等学校任教,原为开封女师任教务主任,他说:“这位讲社会发展史的教员是我当年的学生,现在我是他的学生,想起来好不惭愧呀。”

研究班的学员学习都很认真,常常为一些弄不懂的问题去请教稽文甫教授,稽教授也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稽教授和辅导员都谆谆教诲学员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员们在学习革命理论时,都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思想,互相帮助,提高认识,不扣帽子。我当时虽然不满旧社会而走上革命征途,但对于旧社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解放区也缺乏正确认识,误以为解放区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是共产党员,经过学习后,才逐步了解到蒋家政权为什么要垮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为何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到中国革命是分阶段的,即现有民主主义革命、后有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是遥远的理想,以及改造思想、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树立革命人生观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理想应建立在革命工作需要的基础上。从而消除了我想到解放区找自己工作安乐窝的错误思想和极端民主、无政府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

11月底,学员们经过中原大学这座革命熔炉的冶炼,消除了各种各样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和献身革命的决心后,研究班宣告结束,学员们都分配了工作。除了前面提到的王二哥夫妇(其爱人是开封女师学生,也在中原大学某队学习)和原为开封北仓女中教务主任的杨一表在研究班结业前已支援华北教学工作外,原为开封邮局职员的白潜光分回开封邮局任领导工作;一位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学员(名字已记不起)和原为河南大学文史系学生的李福民都转入中原大学新闻班继续学习,李福民后在新华社江西分社工作;原开封山河书店经理牛博田分到校部总务处工作,还有一些我记得的学员如汪前行(退役航空员、河南内乡人,在县里参加革命后组织送来学习),以及记不起名字的一位会计师(河南怀庆人)、一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等就记不清分配到哪里去了我则仍分回校医室工作,并于12月上旬,随校部一期迁回到开封。

现在回顾起来,正是在中原大学研究班的学习使我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在此后的几十年风雨中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使我终于在耄耋之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文章选自《岁月如歌》—校庆60周年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