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苑||致同学:七七级是什么?

发布者:吕久月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次数:154

陈彩虹

又是一年桃红柳绿时。2022年的初春,湖北财经学院基建七七的同学们,迎来了毕业四十周年的特殊时刻。我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此,我想以一篇不长的文字,纪念这个平实却不平凡的历史节点。


首先我要由衷地表达谢意。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学校的培养,感谢国家的提携,感谢社会的赋能,感谢时代的造就。


1977年参加高考时,我填写的志愿是:第一志愿,武汉大学中文系;第二志愿,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第三志愿:湘潭大学中文系。在“是否服从分配”一栏里,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四个大字,“服从分配”。


武汉大学没有录取我,但武汉的湖北财经学院录取了我。我错过了武汉大学,但我既没有错过“武汉”,也没有错过“大学”。要紧的是,我没有错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成为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届通过考试上大学的学生,有了“七七级”这个厚重的历史名号,有了和这所红色基因学校的相遇,有了和这里敬爱老师的相遇,有了和来自五湖四海亲爱同学的相遇。


今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978年初入学时,全世界四十亿人,全中国十亿人,为什么唯独我们这区区不足百号来人,能够碰到一起,成为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和思考四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这不是随机无由的事情。很久很久之前,我们曾经相见,我们曾有再次携手的约定。今生,我们相遇在这里,看似是天地之间一群

人偶然的聚集,实则是上苍偏爱我们安排的一场团圆。


这,就叫缘分。

湖北财经学院,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是成就这个人世间缘分的地方。


这所学校,既是我们重逢的场所,更是我们成长的家园。这里的一楼一宇,一草一木,一椅一桌,一片云,一场雨,一阵风,无不饱含着知识的力量,智慧的底色,精神的高贵和信仰的坚定,无不充满着家的温馨、温暖和温情。这里教学的老师,传道高屋建瓴,授业精心备至,解惑不厌其烦;这里辅教的老师,长者慈祥亲如父亲母亲,平辈近乎有若兄弟姐妹;这里行政的老师,学生总是第一,学习总是第一,学问总是第一。在这里,我们不只是学到了知识,获取了技能,更是得到了仁爱精神的滋养,实现了理想境界的提升,完成了人生信仰的奠基。


1982年年初,我们走出校门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波涌起。中国打开国门,遵循国际经济规则,将自我封闭的经济,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体系之中;中国开放市场,通过制度改革,实现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有幸,成长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的国度;我们有幸,走上了这样一个大合奏的舞台。


更为有幸的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段里,我们能够扮演得了一个合适的角色——从学校出发,我们不只是怀揣年轻的梦想,学校的寄托和老师的期待,最是怀揣了满满的能量。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毕业已经四十年。


如果是毕业十年,我们又相见,一定是谈理想,谈青春,谈奋斗,相互激励;如果是毕业二十年,我们再相逢,一定是谈事业,谈合作,谈创新,互相扶持;如果是毕业三十年,我们重相聚,一定是谈经历,谈无奈,谈困惑,相互释怀。现在,我们毕业四十年了,从懵懂少年变成了白发长者,绝大部分同学已经退休。前不久的重阳节,我们几位同学代表看望老师,当照片在同学群里发出时,有同学调侃,学生和老师的模样,越发地近了。现在的我们,又谈什么呢?


我们可以谈养生,谈儿女,谈旅游;谈美酒佳肴,谈琴棋书画,谈闲情逸致;谈过去的故事,眼前的热点,天下的奇闻。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此时此刻,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谈生命,谈谈生命的价值,谈谈生命的意义。


哲学家威尔.杜兰特认为,个体人的生命,只有和更大的整体建立联系,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在和家庭、学校、工作机构、国家、社会,乃至于整个世界的联系中,才能产生和存在的。如果个体人的生命,没有和这些整体建立联系,那他就是孤独的。而人的生命的孤独,比战争还可怕,比毁灭还可怕,当然就谈不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正因为如此,思想家和文学家歌德讲过,要使你的生命有价值和意义,“要么构建一个整体,要么加入一个整体”。


中国人关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异曲同工,但更为推崇“整体”,有更高一层的境界。老子的《道德经》,就不只是涉及个体人的生命与整体关联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强调,在整体之中,个体人的生命若是能够“无私”地奉献,更多地服务整体,那将获得自我最佳的成功。这就是老子所谓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一说的深刻内涵。


对于我们每个人,家庭是最基本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我们每个人获得血脉亲情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工作机构是人一生重要的整体,不论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业组织还是社会团体,也不论是你加入的机构,还是你自建的企业,在这些整体中,我们每个人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获得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既定的民族国家之中,除了家庭和职业场所,我们无时不刻在和外部的社会关联,在和更大的世界关联,如果我们将日常的生活、学习和职业等个人生命的活动,有意识地结合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甚至于整个人类的层面,我们就和更大的整体主动地建立了联系,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基建七七级,无疑是一个整体。在学校读书时,这个整体是有形的,每一位同学在这个整体之中,尽显天性,畅游学海,相互鞭策,随着学识的与日俱增,获得生命进取的价值和意义;在走向社会后,这个整体是无形的,每一位同学在这个整体名下,各有所为,成事一方,相互感动,伴着年轮的刻痕深邃,获得社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基建七七级,这是一个不凡的整体。


由基建七七级扩展开来,看中国七七级。这个更大的整体意味着什么?中国七七级,是一个时代的拐点,它分开了反常的过去和正常的现在;中国七七级,又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它否定了人性的疯狂,开始了理性的行程;中国七七级,还是一个探索的群体,讲读书无惧禁区,搞改革没有框框,行发展不拘模式;中国七七级,更是一种文化形态,有求知若渴的态度,有变革探索的精神,还有只服真理的信仰。可以说,中国七七级,这是一个永恒的整体。


从家庭,到工作机构,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再到世界范围,即使我们关联有足够多和足够大的整体,让我们个体人的生命展现出色彩斑斓的价值和意义,“基建七七级”或“中国七七级”这个整体赋予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空前绝后,尤为重大,无可替代,因为其他整体带给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从“基建七七级”或“中国七七级”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今天纪念“基建七七级”或“中国七七级”毕业四十周年的庄重时刻,我要说,致敬,不凡的“基建七七级”!致敬,永恒的“中国七七级”!


2009年,我牵头建设银行的一支团队,到美国乔治城大学访学。开班致词时,我讲到,全世界有好多的银行,也有好多的大学,为什么这时独有这支团队,跨越太平洋,不远万里来乔治城大学交流,这是一种缘分。翻译将“缘分”译为“Karma”意思是“因缘”或“因果关联”。乔治城大学校方代表问我,“缘分”的意思是不是“命中注定”(Destiny)。我说是的。他非常认同。看来,缘分这个东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由此,我想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名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毕业四十年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我会绝无迟疑地填写上“服从分配”四个大字,来到这所未曾填写任何志愿的学校,冥冥之中,就有一种力量,让我此生以“基建七七级”的身份,来这所学校学习,向这里的老师求教,和此处的同学做兄弟姐妹。或许,人世间,真的不存在什么错过和不错过,只存在有缘还是无缘。


时光不老情不尽,缘分不止思久长。我们相约,下一个十年,再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