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⑩ | 中南大记忆 专访中原大学时期校友郭力达

发布者:吕久月发布时间:2023-10-10浏览次数:102

2023年7月4日,在指导老师江俐的带领下,中南大“口述校史”小分队前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黄鹄新园对郭力达教授进行专访。


今年五月,郭力达教授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捐赠珍贵史料50余件,这些史料充实了馆藏校史资源,推进了校史资源库建设。在采访过程中,郭老回忆了中原大学的办学历程,讲述了政治研究班的概况,阐述了中原精神的具体内涵。从他的讲述中,小分队的成员感受到了郭老对母校的热爱,也感悟了一代代中南大人砥砺奋进、除旧布新的精神。


一、求学经历

7月4日,小分队成员前往郭力达教授家中进行采访

郭力达在1948年11月1日进入中原大学十二队学习,曾担任队学生会的学习委员。中原大学的教育使他树立了科学社会观和革命人生观,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学习结业后,组织分配他留校到队(班)上工作,随后担任过辅导干事、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职务。

在谈及“中原大学建校”时,他说:“中原大学是适应革命需要而创办的,通过短期政治培训,为部队和新区输送干部”。他回忆说道:“我们十二队就是在渡江战役前夕(1949年2月中旬),和在宝丰成立的五、八、九、十、十一队一起,提前毕业的,共有850多人,其中有400多人参军,另外400人到新区工作;稍后,3月27日,又有在宝丰成立的4个大队(六、十三、十五、十六)的500名学员毕业,其中有300多人参军。”这是中原学子在革命年代的常态。 

郭力达教授讲述“政治研究班”的办学经历

关于政治研究班,郭老作为“政研班”第一期第二班辅导员、第三期第三班副主任,为我们作简要介绍。他说:“政治研究班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统战部委托中原大学为中南六省的统战对象办的政治学习班,学制一年,从1950年到1954年共办三期,先后有500多人参加学习。一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学习形势与任务,时事政策和历史唯物论,其次是走向社会,学习社会(参观土改和城市建设),最后是学习(思考)总结。学习中,始终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学员们通过学习,思想上、政治上都有进步,表示要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学习提高,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原精神

郭力达教授阐述中原精神的具体内涵


1950年8月1日,中原大学在武昌隆重举行了建校两周年庆典,出版了校庆纪念特刊及举办校庆展览。两周年校庆是我校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中原大学在此时已经基本完成了“为解放区培养各项人才”的短期政治培训任务,开始向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专业化教育转变,但由中原大学产生的中原精神却一路延续,“由党创建、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精神至今仍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砥砺前行、开拓创新。

对于郭老而言,他亲身经历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七个历史时期,对中原精神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说:“‘中原精神’是具体的,它表现在创办学校和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中原大学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为适应革命需要而创办的,‘不拘泥于一般学校形式’,而是从实际出发,举办短期政治培训,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和紧密联系群众’三大原则,引导学员学习革命理论和中国现代革命史,联系自己的思想,在批判旧思想中树立新思想,实现思想的根本转变(即所谓‘脱胎换骨’)。两年中,陆续向部队和新区输送了一万多名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的革命战士,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最后,他说:“从革命需要出发,依据‘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紧密联系群众’,除旧布新,就是中原精神,中原精神也就是革命精神。”


三、未来寄语

七十五载,中原大学从战火硝烟中走来,走入新时代新征程,不变的是对中原精神的传承。郭力达教授希望我们能传承并弘扬中原精神,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南大“口述校史”小分队成员和郭力达教授进行合影:

从左向右起分别为叶彦君、江俐、郭力达、李瑞笛、顾祎恒




中南大“口述校史”小分队成员

姓    名         学    院

钱   垚     财政税务学院  

顾祎恒     经济学院

叶彦君     文澜学院   

李瑞笛     法学院

舒心月     法学院

裴文颢     金融学院


撰  稿 人:裴文颢    钱   垚   顾祎恒        

摄      像:钱   垚    叶彦君

指导老师:江   俐    朱    菲